本网讯(计算机学院)12月13日,第四届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国际会议(cait 2023)在澳门圆满举办。本次会议由澳门科技大学、广东科技学院、ieee澳门分会、北京中科星火信息科技研究院主办,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和中西创新学院协办。我校校长梁瑞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毕会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邱林润,科研处副处长莫夫出席此次会议。本次大会由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教授、我校田立伟教授、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郑立荣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李蕾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会议邀请了4位ieee fellow做学术报告,来自全球相关研究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其中,我校计算机学院共有15篇研究成果在此次会议上发表,30余位老师参与本次大会。
开幕式上,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教授代表主办方向嘉宾和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会议成功。他简要介绍此次会议的主题、目的和议程。
(李建庆教授)
我校校长梁瑞雄热情欢迎参会专家学者,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目标、特色和成效。他强调,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诸多行业的地位日益显著。本次会议的召开,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具体举措。会议将产生重要的理论成果,对推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梁瑞雄校长)
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副校长蔡智明作欢迎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全面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术前沿和热点,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蔡智明副校长)
现场,我校校长梁瑞雄和北京邮电大学李蕾教授为paul mieschke、stefan radicke、姚佳妮、许伦辉和吴正光5位学者颁发“优秀论文奖”;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教授为我校计算机学院田立伟教授颁发最佳贡献奖。
围绕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议邀请了4位领域内顶级专家作专题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澳门科技大学李建庆教授和我校曲博博士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邢国良教授发表了关于“enabling ubiquitous sensing for smart health systems”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下一代智能健康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无处不在的传感系统。他希望,通过智能健康传感系统,可以根据个人的生理数据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邢国良教授)
深圳大学王熙照教授发表了关于“uncertainty modeling in adversarial machine learning”的主旨报告,他提出不确定性建模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但它与深度学习的融合在最近几年里才刚刚开始。他强调可以通过优化模型参数或改进损失函数来调整不确定性的量化,从而显著提高对抗性稳健性。
(王熙照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张青富教授发表题为“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based decomposition”的主旨报告,他阐述了将进化算法与传统优化方法相结合,应成为下一代多目标优化求解器。分解技术在传统的多目标优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研究。
(张青富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李青教授围绕“facilitating intra-subject study and inter-subject development with course knowledge graphs”介绍了他建立的一个交互式网络系统,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课程体系和学生实现个性化课程学习。同时,他提出了一种量身定制的算法,根据学生学习过的课程来构建学习路径。
12月14日下午,会议分别设置了“现代信息网络与安全测试”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两个主题的平行分会场,参会学者们与同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与观点。来自东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东科技学院等院校的研究学者们围绕“基于蚁群算法的无人船路径规划研究”、“体温测量文献研究”、“门诊预约分配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等主题进行了论文汇报和交流。
会议特别设置了海报展示环节。会议前期,会议主办方广泛征集了学者们的论文海报,在会场内的展示墙进行展示。学者们在海报中利用图表、数据和图片等方式展示研究亮点和成果。我校计算机学院9位老师进行了海报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互动,深入沟通,探讨研究领域内热点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12月15日,会议采用线上的方式持续火热进行,本次线上分会场涵盖了图像分析与处理方法、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及仿真分析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计算与算法三个主题,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各个主题的演讲和讨论激发了与会者的思考,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落幕。通过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搭建了学术合作交流平台,也为实现“科技东莞,先进制造,服务湾区”的目标提供了前沿的理论基础和科研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我校多次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促进跨区域人才资源交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将坚持“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办学定位,着力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广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