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宝鸡市考察时强调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同学们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艺术设计学院“丹青绘千年,墨韵中华情”志愿宣讲团在2024年9月开展传统绘画知识宣讲活动。
唐代宗教绘画知识宣讲
“丹青绘千年,墨韵中华情”志愿宣讲团薛林霞同志介绍唐代宗教绘画的历史背景。唐朝实现大一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唐代不少统治者对宗教采取包容和扶持的态度。唐朝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寺庙和宗教场所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绘制精美的宗教壁画和雕塑。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道教等宗教盛行,因此唐代宗教绘画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接着薛林霞同志介绍道教绘画具有鲜明的宗教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道教绘画有一定的规则和范式,比如在人物的形象、服饰、姿态以及场景的布置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和传统。其中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的绢本水墨白描人物长卷《八十七神仙卷》和唐代画圣吴道子作的《道子墨宝》最具代表性。
清朝绘画知识宣讲
“丹青绘千年,墨韵中华情”志愿宣讲团黄志良同志介绍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宫廷画在康乾盛世获得较大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可称为中国绘画顶峰。
接着黄志良同志介绍清代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等4类。宫廷画家创作的作品及由此形成的流派和风格。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绝大部分为来自民间的职业画家,另外还有若干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而清代民间绘画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贴近生活的创作方式、鲜艳的色彩运用、独特的技法表现以及深远的寓意内涵,广泛涉猎,既有反映农民劳作、市井生活、节庆风俗等现实场景的作品,也有描绘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等虚构内容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清代社会的多样面貌,也反映当时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通过这次绘画志愿宣讲活动,引导我院学子埋下对中国古代绘画知识的好奇与向往,此次宣讲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知识,也让古代艺术家们精彩绝伦的画作再次走入同学们的视野。希望这次志愿宣讲活动,能够唤起青年学子对中国古代绘画大系的热爱,更希望能够激发青年学子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意识。一起携手,共同推进传统绘画知识这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夺目的色彩!